遮陽節能技術是建筑節能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高緯度地區建筑節能的關鍵措施。門窗、玻璃幕墻等透光建筑構件是建筑外圍護結構中熱工性能最薄弱的環節,通過透光建筑構件的能耗,在整個建筑能耗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在夏季它往往成為影響建筑熱舒適的致命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遮陽設計也就理所當然地成為必不可少的環節。建筑遮陽的目的在于阻斷直射陽光透過玻璃進入室內,防止陽光過分照射和加熱建筑圍護結構,防止直射陽光造成的強烈眩光。在所有的被動式節能措施中,建筑遮陽也許是最為立竿見影的有效方法,根據歐洲中央組織2005年的《歐洲25國遮陽系統節能及二氧化碳排放研究報告》表明,在歐洲采用建筑遮陽的建筑,總體平均節約空調用能約25%,節約采暖用能約10%左右。良好的遮陽設計不僅有助于節能,符合未來發展的要求,而且遮陽構件成為影響建筑形體和美感的關鍵要素。建筑外遮陽產品進入中國已有將近10年的時間,隨著社會和政府對建筑節能,尤其是近幾年對建筑夏季隔熱節能的日益重視,建筑遮陽行業迎來一個高速發展期。
1 建筑外遮陽行業的發展現狀
1.1 外遮陽產品生產技術現狀
“十一五”期間,我國遮陽行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據原中國建筑業協會遮陽專委會的統計數據,十一五期間,我國遮陽企業從不足1000家增長到3500余家;產值從30億元增加到近80億元。遮陽企業中絕大多數為中小民營企業,分布地域相對集中,見表1和圖1。
圖1 我國遮陽企業分布圖
我國遮陽市場格局遠未形成,未來五年為遮陽行業發展的關鍵期。盡管目前建筑遮陽行業還非常弱小,但是歐洲這個行業的產值,超過150億歐元的產業規模。隨著國家與地方政府一系列強制性推廣政策的出臺,我國的遮陽行業必將獲得更快的發展,并且在GDP增長、財政稅收、勞動就業、產品出口等都將體現出更大的價值。
1.2 外遮陽產品生產技術現狀
我國目前的外遮陽技術基本為國外引進技術,尤其是歐洲技術。歐洲屬地中海氣候,而我國主要屬于大陸季風氣候和亞熱帶氣候,二者差別較大。適應于歐洲氣候特點(主要指抗風性)的產品未必適合我國大多數地區,尤其是東南沿海地區。而且從量大面廣的居住建筑來說,其技術特點不完全適應我國居住建筑的形式要求。歐洲的居住建筑多為獨棟低層別墅或多層公寓,而我國則多為高層建筑。因此,除了遮陽產品的適應性外,外遮陽的相關技術配套措施目前也不完善,且不能照搬歐洲的技術。在我國居住建筑安裝活動式外遮陽應著重解決建筑與外遮陽的一體化問題。
目前國內的遮陽外資企業產品,其各種配件大多以進口為主,在國內只完成組裝的任務。國內部分做高端遮陽產品的企業雖然同樣使用進口原材料與配件,但在設計理念、人性化設計、組裝精度、質量控制等與國外企業還有一定的差距。
1.3 外遮陽工程設計現狀
我國遮陽行業與發達國家相比,最突出的差距在于遮陽工程的設計。不少建筑設計單位沒有將遮陽工程設計納入建筑設計的范疇,而是完成建筑設計后再將內遮陽產品作為補充。而發達國家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將外遮陽設計與建筑立面融為一體,十分重視整體規劃,具有整體美感。
在國內主要的建筑設計科研單位,缺少專門針對建筑遮陽方面的研究設計人才,大多數設計師將遮陽僅僅當作一種建筑裝飾的附加配套設施,目的是為了標榜該建筑的造價及檔次,過于注重表現遮陽的符號性,而忽略了節能的重要含義?;蛘咴谠O計中,過于片面強度建筑物的立面效果,而忽略了基本的建筑日照設計與節能設計,雖然設計了外遮陽設施,但遮陽的節能效果并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2 我國遮陽產品標準體系
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都有建筑遮陽標準體系,其中以歐盟的遮陽標準體系最為完備。而在我國,由于長期以來國內大部分學者和專家更側重于研究建筑遮陽的熱工性能,缺少對遮陽產品的遮陽性能以及構件材料的固有性能、安全性能和壽命周期的檢測技術和方法的研究,致使相應的檢測方法標準和產品標準幾乎空白,這成為限制我國建筑遮陽行業發展的瓶頸。為貫徹國家節能降耗要求,促進我國遮陽技術發展、規范我國建筑遮陽的市場,住建部借鑒了歐盟的遮陽標準體系,自2006年至今共下達了26項遮陽標準編制計劃,初步構建了我國的遮陽標準體系,具體見表2。
表2 我國遮陽標準體系
以下分享些外遮陽案例圖片